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大家关注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我国多地持续暴雨,“农作物暴雨应对指南”已经备好啦!

    信息发布者:hbxtnyt
    2017-06-24 10:17:13    来源:农视网   转载

    这几天,暴雨猛刷存在感。广东、福建、台湾等地一天下了四五百毫米的超级暴雨;江浙沪则是连绵不绝的“梅雨”。天气预报还说,东北以及京津冀等地将有大暴雨。这是什么情况?我们先来看看未来各地的雨势如何。


    北方旱区多雷阵雨

    北京市气象专家表示,在低涡天气系统影响下,降水持续时间较长,易形成暴雨天气。其中,最强降雨出现在21日夜间至23日,河北中北部、北京及天津累计降雨量级可达大雨到暴雨,局地大暴雨,短时雨较大。

    江南华南强降雨持续

    江南东部和南部也将再次成为强降雨的中心区域。雨量以大到暴雨为主、局地大暴雨,且短时强降雨突出。其中江西中南部、湖南南部以及浙江南部,将是江南地区累积雨量最大的区域,局地可能超过200毫米。

    中国气象局气象分析师李欣提醒大家:

    强降雨天气将导致低洼地区和部分路段出现道路积水,大家尽量避开这些区域。

    降雨期间要远离山区、河流、水库、旅游景区和建筑工地等危险地带。注意防范山区强降雨可能诱发的中小河流洪水、山洪及泥石流、滑坡等地质灾害。


    暴雨来袭,别慌!这份,“农作物暴雨应对指南”,我们已经备好啦!


    水稻:要抢抓播栽

    1、对淹水田块第一时间排出田间积水,促进机插秧苗恢复生长,直播稻加快立苗。

    2、抓紧播栽,雨后要抢抓播栽进度。对已播种的直播稻烂种烂芽田块要及时补种;机插漂秧、死苗田块要及时查苗补缺。

    3、对因暴雨天气造成肥料流失较多的田块,雨后要及时补施肥料。

    小麦:防止生芽霉变

    截至6月18日,全国已收获冬小麦3.17亿亩,进度过九成半,全国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基本结束。

    小麦收获后,如果遇到阴雨天气来不及晾晒入库,容易发热、生芽和霉变,引起所谓的“烂场”,大家可以试试以下两招。

    1、物理保存法,简称密封法。其原理是,密封后通过麦粒和微生物的呼吸耗氧作用,创造一个缺氧的保存环境,以控制湿麦发热、生芽和霉变。采用此法,一般可安全保存7~8天。具体做法有两种:

    (1)塑料袋(或瓷缸)保存法。即选用无毒、不漏气的塑料袋(或瓷缸)装满湿麦,然后扎口密封。

    (2)堆放密封法。根据湿麦数量,选择大小适中的塑料薄膜,覆盖在麦堆上,四周用泥土压实、封严。为进一步提高防霉效果,亦可按1:500的比例在麦堆中混入适量的新鲜杨树枝叶。

    2、化学保存法。用食醋或漂白粉按1:500的比例,或用食盐按1.5~2:100的比例与湿麦混拌均匀,然后盖严密封,一般可安全保存10天以上。

    玉米:及早补施恢复肥

    1、及时排水降渍。对于遭受涝害的玉米田,应及早疏通田间内外“三沟”,排除田间积水,降低土壤湿度,促进玉米植株恢复生长。

    2、及早补施恢复肥。除及时排水外,还要增施速效氮肥或喷施植物生长调节物质,以提高玉米的灾后恢复能力。

    3、防止病害发生流行。涝害发生后,因田间湿度大,给玉米叶斑病等疾病发生流行提供了条件,应加强防治。

    蔬菜:加强田间管理

    1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,降低土壤湿度,促进植株恢复生长。

    2、对受到涝害但无须改种的田块,加强田间管理。一是水伤肥补、上喷下追,迅速增施恢复肥、转化肥及生长调节剂,促进作物恢复,增强其抗病能力,并补充受涝流失的养分;二是精心培管,促进发根发苗。

    3、对受害严重,难以恢复或补救措施得不偿失的田块,应及时抢收有一定利用价值主副产品,并及时翻耕,精心安排茬口,改种相应作物。

    5、加强病虫害预报和防治工作。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